近年来,在智慧交通领域,国家已加速出台相关政策,地方政府也积极推进落地,各行业致力推动智慧交通建设。
当前中国智慧交通建设正走在世界前列,智慧交通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造成“智”而不“能”。
华人运通董事长丁磊表示,光有道路智慧,车不智慧没有用;如果车是智能的,交通不是智能的,也没有用。当然,聪明的车和智慧的路都有,但不互动,也没有用。
为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智慧交通建设发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智慧交通产业发展。由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指导,广东省静态交通协会、广东省交通运输协会共同主办的“2022广州(粤港澳大湾区)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暨2022广州(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停车展览会”将在广州举办。
智慧交通在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协同化”四大目标纵深发展。
智慧交通市场愈发火热
2021年起,百度开始在国内多地落实推广“智能交通运营商”理念。广州市黄埔区率先开启国内“智能交通运营商”新模式并初显成效。
在2022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再次提到加快推广智能交通运营商模式。他指出,部分地区仍存在建设缺乏协同、碳减排效益评估缺少统一标准等情况,制约了智能交通助力碳减排功能的全面发挥。
对此,李彦宏建议加快推广智能交通运营商模式。智能交通运营商是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驱动者、智能交通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智能交通产业链推进者、智能交通技术创新者,要主动承担碳减排的任务。
他认为,应该支持和鼓励地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统筹智能交通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营,推动一次性集成商向持续性运营商模式转型;引导政府主管的国有企业或平台公司加速构建智能交通运营商功能或成立专门公司,支持科技企业以技术和运营经验等赋能智能交通运营商。
2021年12月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字交通“十四五”规划则明确提出,到2025年,“一脑、五网、两体系”的发展格局基本建成,交通新基建取得重要进展,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习近平在出席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表示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政策利好频发,企业围猎,智慧交通市场愈发火爆。
阿里巴巴的“城市大脑”,最先落地的领域也是智慧交通。百度将自动驾驶、智慧交通视作近几年的核心业务;华为侧重搞“交通新基建”,通过提升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与其智能驾驶技术、城市交通智能体等耦合,来实现智能交通;腾讯通过自身技术来助力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又通过开放应用生态来联结多方,形成了独特的智能交通发展路径……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球已有40多家财富500强交通企业携手华为共推数字化转型建设。2021年智慧交管、智慧交运、车路协同市场过亿项目共计41项,其中已发布中标公告的项目共34项。41项过亿项目市场规模总计约为94.2亿,同比增长39.1%。
智慧交通为“智能的车”开路
“聪明的车”——作为智慧交通的关键参与方之一,汽车必不可少。
2021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通知,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等6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
2021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确定重庆、深圳、厦门、南京、济南、成都、合肥、沧州、芜湖、淄博10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二批试点城市。
2022年2月11日下午,国家住建部城建司召开“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标准工作”视频会议,两批“双智”试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重庆、南京分别代表汇报。
“双智”是指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双智”试点城市将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首批“双智”试点城市实施半年来,广州市已用智能网联技术融合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率先探索出了产业“双智”实践之路。
广州市住建局将牵头联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广东省静态交通协会、广汽集团、百度、中电昆辰等优势力量,共同推进自主代客泊车相关标准的制定,助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智慧城市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基础底座”,而智慧交通需要为“智能的车”做好准备。智慧交通重要的服务对象之一是车辆和驾驶人员,让聪明的车跑在智慧的路上,使无人驾驶融入生产、走入生活,引领人们出行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全面变革。
李彦宏表示,未来的城市智能交通,不仅要有“聪明的车”,还要有“智慧的路”。车路协同具有独特的中国优势,是未来智能交通最核心的技术方案,车路协同能够加速自动驾驶规模落地实现。
通往智慧交通的路上,需要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也需要道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未来,无论是街道上突然出现的障碍物、暴雨天的水坑,还是施工段临时加放的锥桶,自动驾驶汽车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将与城市大脑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为城市交通管理者提供更丰富、实时的路况信息。
日前,成都市正式向成都高新区发放首批12张无人驾驶号牌,意味着这些智能网联汽车可以合法上路了,标志着成都将迎来智能网联汽车时代。
在支持单车智能继续迭代完善的基础上,北京市将重点建设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示范区以北京经开区全域为核心开展建设,2022年,将完成“智慧的路、聪明的车、实时的云、可靠的网和精确的图”五大体系建设,实现一系列应用场景商业化落地和一批中间产品推广应用。
……
“智慧的路”连接“智能的车”的落地规模将持续扩大。
结语
“智能的车”需要通过环境感知的结果进行数据融合,结合高精地图数据确定合适的工作模型,决定相应的轨迹规划方案,以达到替代人类作出驾驶决策的目的,将智能汽车以拟人化的方式融入整个交通流当中,解决“我去哪”的核心问题,解决智能驾驶核心问题。
此时,智慧交通应发挥其作用,“智能的车”需要“聪明的路”。
据艾瑞咨询测算,2021年高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规模约为247亿元,增速达31.8%;随着装车量的不断提升,在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90亿元。
高速场景的半封闭性和较低的路况复杂性使得驾驶员更加愿意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消费者接受度较强,实用性较高,其装车量有望不断提升。
智能驾驶在各类场景下落地时均存在一定难度,自动驾驶技术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城市工况、道路设计、天气、行人等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差别较大,因此全场景自动驾驶技术难度远超预期。
智慧交通对自动驾驶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智慧交通为“智能的车”做好准备。
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不仅将改变多年来人类驾驶车辆的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将在交通安全、运输成本、用车效率和空气污染等方面推动整体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一场由工业领域和交通领域共同拉动的产业革命。
在智能驾驶和未来智慧交通的影响下,整体交通运输的方式将朝向安全、高效、绿色的方向不断转变;道路空间、运输成本、人力需求将不断释放,转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